刘志阳:加快构建中国创业学体系


    《管理世界》 

    刘志阳:加快构建中国创业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长期以来,创业研究以西方创业管理范式为主导,研究新事物的机会是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所发现或创造的过程(Shane and Venkataraman,2000)。 

    西方范式尽管在新企业创建的微观基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是缺乏创业推进社会建构和国家发展的宏观探讨;西方范式主要源自资本主义企业家精神的历史实践,无法反映中国商业文明的历史传承,更无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创业学体系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共同决定的。 

    01中国特色创业学的现实、历史和理论逻辑 

    • 中国特色创业学的现实逻辑 

    首先,正如20世纪20年代“仰韶文化”的发现,展现了通过考古学构建史前史的可能,才使得考古学这门外来的学问获得了中国学术界的接纳。百年变局背后也蕴含着中国科技、市场以及制度变革的重大机遇,为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学研究企业创建和国家追赶现象提供了最佳契机;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需要有一批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新创企业家和企业,这对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学服务国家需要提出了现实新要求;最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学奠定了现实基础。 

    • 中国特色创业学的历史逻辑 

    中国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及其实践发展是一部企业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融合的发展史。儒家在论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同时,也强调了“义利兼顾”的经营哲学。早在《国语·晋语一》中就有“民之有君,以治义也。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儒商始祖”子贡、“商圣”范蠡、“治生者祖”白圭等经营实践反映了古代企业家的取之有道的“义利观”。以张謇、吴蕴初、范旭东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将实业救国视为士大夫不容推卸的责任。中国几千年的商业文明显著有别于西方世界,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创业学体系的历史根脉。 

    • 中国特色创业学的理论逻辑 

    从现代西方创业理论看,创业经济学强调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Baumol,1968)。以德鲁克、麦克莱兰、史蒂文森为先导的管理学家继承并发展了经济理论中创业的历史根源,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创新的机会寻求活动,其任务是对机会进行利用和开发。后来者逐步从创业者特质、行为和认知等方面对创业理论进行了崭新的诠释(Sarasvathy et al.,20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增进社会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洪银兴,2020),创业劳动作为“当代劳动”的最新进展,在财富创造同时理应参与分配。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和创业劳动的主体价值,为理论构建做好了思想准备。当前,新发展理念已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也应该是构建中国创业学的根本遵循。总之,现代西方创业理论强调创业者追求冒险精神的力量,力图避免政府干预,注重价值创造过程,但无法处理财富公平分配,并不能适用于中国创业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创业劳动创造财富,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性,追求财富创造和分配的统一,是符合我国制度背景和现实发展要求的指导思想。 

     

    02中国特色创业学的构建设想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支持下,中国管理学者对创业学理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学科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创业学体系构建需要从观念重构、结构改造和方法改革入手。 

    • 观念重构 

    要提高对创业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视,承认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内蕴。中国特色创业学不是西方创业经济理论的翻版,也不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附庸,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待。中国创业学不仅应该回应百年变局下的包括新创企业在内的各种新组织的微观创建过程,也应该回应后发国家如何创新赶超的时代课题,体现了其宏微观结合的整合式导向;中国创业学不仅要总结已有企业创建规律,更要探索“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各类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的创业实践,体现了其非系统的探索性导向;中国创业学不仅要研究财富创造和分配的规律,更应传递中国声音和中国力量,体现了其服务国家的鲜明价值导向。 

    • 结构改造 

    应进一步明确中国创业学研究对象,着力完善创业学学术体系。中国特色创业学研究对象是基于财富创造的创建活动和规律。基于国家财富创造理论,研究领域包括:制度创业、国际创业、技术创业和数字创业等内容;基于社会和自然财富的创造,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创业、绿色创业、文化创业以及可持续创业等内容。基于个人和家庭财富创造,研究领域包括:包括中小企业创业、家族创业和公司创业等内容。未来学术体系完善尤其应该关注如下:一是要研究百年变局新特征,进而分析全球技术、市场、制度和秩序的变化,促进创业学的微观基础构建和理论转型;二是要研究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具体新要求,进而分析各种财富的积累变化及其互动机制,促进创业学的宏观基础构建和学科结构转型。三是要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进而以解决企业家出现和成长的“现实难题”为出发点,促进创业学学科的问题发现和现实转向。 

    • 方法改革 

    应该从交叉科学、历史学和各种新技术手段中融合形成创业学自身的研究方法。新时代创业实践逐渐模糊的时空边界,对传统的创业要素研究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将管理学、信息学、统计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不同学科方法有机融合,提高创业过程研究的有效性;创业学研究应放眼于历史长河中,通过时空的变迁阐述了制度对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的创立、发展和消亡的影响;应该高度重视数智手段应用,数智技术利用不仅有利于收集数据帮助理解创业者的认知变化,也可以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并提高成功率。 

     

    来源 | 温州大学创业谷 

    上一条:坐上时光机,一起回顾历届赛事 下一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线上服务清单发布!

    关闭

Baidu
sogou